歼-11携双激光炮升空,空战规则改写进入倒计时

时间:1762096288
来源:

对比俄罗斯苏-57的101KS-O系统(仅能对抗红外格斗弹),中国方案显然更契合未来战场。俄乌冲突中,击落战机的全是雷达制导导弹,红外弹连战果都难捞。歼-11的激光武器,正是针对这个痛点设计的“防区外电子战硬杀伤手段”,相当于给飞行员发了“免死金牌”。

(本文由AI辅助创作)

四、未来生态:从无人机清道夫到空中战列舰

除了反导弹,激光吊舱还是性价比极高的“无人机杀手”。如今无人机蜂群令传统战机头疼,导弹打无人机好比“用斧头切葱花”,成本血亏。而激光武器发射一次仅耗电,却能瞬间气化无人机,特别适合巡逻时清理杂兵。

放眼未来,随着稀土材料与供能系统升级,激光武器功率突破300千瓦时,就能直接威胁敌机蒙皮、传感器。到六代机时代,三发动机布局配合全机能量优化,或许真能诞生“激光主炮”战机。更远来看,运输机、轰炸机搭载兆瓦级激光武器,化身“空中战列舰”也不是梦——毕竟,谁能拒绝一个无限弹药、指哪打哪的堡垒呢?

结语:

歼-11的激光吊舱,是中国“温和科技树”又一次开花结果。它不追求一击星舰的科幻感,而是扎扎实实解决战场刚需:用最低成本化解最贵导弹,用技术不对称重塑空战规则。当别人还在琢磨导弹如何突防时,我们已经开始给导弹“拔牙”了。这种迭代逻辑背后,是深藏功与名的战略智慧——真正的强者,永远在改写规则的路上。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