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30年的调味品,真相终于说清了

时间:1761271742
来源:

确实,味精在超过120℃长时间加热时,可能生成微量焦谷氨酸钠,但:

✅ 科学结论:

焦谷氨酸钠无毒,只是鲜味减弱;

它不会致癌、不伤脑、不脱发;

日常炒菜、炖汤的温度和时间,几乎不会产生明显变化。

✅ 正确使用建议:

出锅前放味精,鲜味更足;

炖菜可早放,不影响安全。

五、为什么有人吃了“不舒服”?可能是这3个原因

高钠摄入:味精含钠,过量使用会导致口渴、水肿,与盐同理;

心理暗示:长期被灌输“味精有毒”,一吃就“自我感觉不适”;

餐馆滥用:某些餐厅为提鲜狂加味精,掩盖食材不新鲜,这才是问题根源。

六、真正该警惕的,不是味精,而是“隐形味精”

比味精更值得警惕的,是那些看不见的鲜味添加剂:

酱油、蚝油、火锅底料、方便面调料包、薯片、辣条……

这些加工食品中,普遍添加大量谷氨酸钠或呈味核苷酸,且总钠含量远超家庭烹饪。

控制加工食品摄入,比纠结味精更有意义;

家庭烹饪用味精提鲜,反而可减少盐的使用(鲜味能增强咸味感知)。

七、营养专家怎么说?

中国营养学会:味精在合理用量下安全无害,可作为调味辅助;(本文由AI辅助生成)[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