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最近军圈里有个话题挺热,说咱们的“猛龙”歼-10C在自家演习里,让同属“四代半”的兄弟歼-16给“教育”了。超视距被打得没脾气,只能拼命钻山沟、拉角度,想着法子拼刺刀打近战。这消息一出来,不少“猛龙”粉心里可能咯噔一下:咱这在外头大杀四方的“空中美男子”,回家咋就受这委屈了?
今天,咱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事儿。这根本不是“猛龙”不行,而是它撞上了目前四代半战机里天花板级别的存在——歼-16“潜龙”。这背后的逻辑,恰恰揭示了大国空军建设的底层密码:在绝对的力量与体系面前,战术的灵动固然可贵,但平台的压倒性优势才是决定战场走向的基石。
一、“同根生”却不同命:歼-10C与歼-16的“形似神不似”
先说清楚,歼-10C和歼-16,那是实打实的“同胞兄弟”,都是中国航空工业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交出的满分答卷。
你看它的“内功心法”,高度同源: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新型EOTS光电跟踪系统、涡扇-10“太行”系列发动机、霹雳-15超视距导弹+霹雳-10格斗弹的黄金组合。 这套配置拿出来,放在全球任何一支空军面前,那都是顶配的存在。在中印边境的短暂交锋中,歼-10C就是靠着这套领先一代的航电和武器,让对方的苏-30MKI和“阵风”吃了暗亏,挣足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