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泡沫塑料的胜利:俄军的低成本战略试探
看官或许好奇,这些“非洲菊”无人机何方神圣?竟让北约颜面扫地。技术分析显示,其为俄军常用诱饵机,外壳泡沫材质,雷达反射面小,红外特征微弱如萤火虫,每架成本仅2000-1万美元 。对比北约导弹——AIM-120C7单价200-280万美元,AIM-9X约40万美元——成本差达280倍以上 。俄军此举绝非偶然:无人机从乌克兰方向“偏航”侵入,轨迹故意杂乱,白俄罗斯雷达数据证实其“干扰偏航”,并向波兰通报,戳穿“意外失控”谎言 。同时,莫斯科郊外核基地进行演练,时间点精准同步,传递战略威慑信号 。俄罗斯国防部矢口否认责任,称无人机射程不超700公里,所有目标在乌境内,但这与深入波兰300公里的事实矛盾 。笔者看来,这分明是普京的“底线试探”:用廉价泡沫塑料消耗北约昂贵资产,测试其反应阈值。乌克兰网友讽刺道:“深入波兰500公里?没错,是19个‘失误’!” 北约秘书长吕特强撑门面,赞赏防空部队“成功保卫领土”,但仅击落3架的事实,让这份“胜利”苍白无力 。波兰启动《北约条约》第四条要求磋商,是1949年以来首次,却避用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暴露北约内部矛盾:德国提供“爱国者”系统,意大利出动预警机,但各国不愿升级冲突 。吕特一边喊话普京“停止侵犯”,一边淡化事件性质,这种“推诿”引发波兰民怨,境内爆炸损失被归咎于无人机,而非导弹误击 。俄军的泡沫塑料,不仅捅破防空网,更捅破北约的政治伪装。[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