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当东大的防空导弹矗立在北约演习场的视野范围内,看官们可曾想过——这枚射程百公里的"东方利刃",为何能让西方战机集体噤声?今日,且听笔者拆解塞尔维亚这招"以盾为矛"的战略棋局,以及伊朗错失良机的扼腕教训。
一、功勋部队的"东方新刃":从萨姆-3到FK-3的涅槃
寒风凛冽的巴尔干山谷中,塞尔维亚第250防空导弹旅的阵地上,墨绿色涂装的FK-3发射架如钢铁丛林般刺向天际。旅长达利博尔·亚历西奇少校抚摸着雷达屏上的光点,对笔者坦言:"这套系统发现目标的距离,比我们当年击落F-117时远了整整三倍。"
这支曾用苏联"萨姆-3"创造战争神话的部队,如今手握东大两大杀器:
FK-3(红旗-22出口版) :100公里超远拦截半径,27公里射高,六目标同步锁定,专治隐形战机与巡航导弹的"多目标症候群";
红旗-17AE:雷达隐身涂层+履带底盘,打完8发导弹仅需15秒撤离,堪称低空域"游击战神"。
尤为关键的是,东大工程师为巴尔干地形量身定制参数:多山环境下的雷达杂波抑制技术,让无人机群突袭沦为送分题。北约某退役飞行员在匿名访谈中哀叹:"现在穿越塞尔维亚领空?那等于把飞行员勋章换成战俘编号!"[page]
二、地缘困局中的"防空辩证法":四两拨千斤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