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精的历史是如此漫长,不管是狐狸精还是“狐狸精”的故事都实在太多了。要理出个来龙去脉虽然不难,却难免无趣。不如在此处与大家讲几个狐狸精的故事,博君一笑吧。每当遇到这种本该恪守本分的男性对美丽的女人心驰神往的情况,人们总会挤着眼睛、捏着喉咙,尖声叫一声咒语:“狐狸精!”以此来催动道德的魔法,幻化出舆论的锁链,将那对男女各自封印在他们的结界之中。但是,如果你以为狐狸精只有雌性,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晋代《搜神后记》里就有个男狐狸精,那可是个老不羞,一边在古墓里蹲着大叹哎呀我老啦!一边竟然把良家女子排列次序,登记在册,逐一奸污,每有得手的就在人名下画上红勾,简直是把采补当集邮来干了。
再比如《阅微堂草记》里就讲过有个人娶了个年轻漂亮的女子当继室,结果被狐狸勾引了去,他找高人抓住了这只狐狸逼问缘由,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他自己年轻时勾引过人家狐狸的老婆,这是来报复来了。可能正是因为狐狸精给人以机智多诈、难以捉摸的印象,民间还大量流传了狐狸精的恶作剧,实在是善恶难辨,叫人怕也不是,恨也不成。
○狐狸精在故事之外的信仰与隐喻 因为狐狸多出于北方,北方往往是狐仙崇拜和狐狸精故事的高发地带。唐代盛行奉祀狐神,主要就分布在北方,清代流行祭拜以狐仙为首的“五仙”,也盛行于北方。只是那么多动物,为什么偏偏是狐狸精的戏这么多呢?这就要从大盛于唐朝的狐仙信仰开始说起了。狐狸自两汉开始,顺着当时大刮特刮的谶纬之风,就有了作为祥瑞和妖兽的双重特性,在预测人事的占卜之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了唐代,已演变为“无狐魅,不成村”的盛况,尤其是在华北地区,农村百姓几乎家家在房中祭祀狐神,饮食同之。到了宋代,各地大兴狐王庙,狐狸从一家一户的保护神摇身一变为一乡一里的守护神,连地方官员到任都要先去拜谒狐王庙,水旱疾疫之灾,百姓无不向狐王祝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