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斯”的局限性:美制火箭炮曾一度改变战局,但在俄军电子战压制下,其射程优势已被大幅削弱。
F-16的“迟来救星”:即便荷兰承诺的战机今夏到位,但俄军已在边境部署S-400防空系统,这些冷战末期战机能否夺取制空权仍是未知数。
更深远的问题在于西方战略共识的瓦解:
美国大选年政治使拜登政府援乌力度骤减;
法国马克龙虽喊出“派兵论”,但遭德英等国紧急撇清;
波兰等前线国家因农产品争端与乌关系恶化……
正如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波波夫所言:“西方试图用武器库代替战略,用钞票代替思考,而乌克兰士兵正在用生命支付账单。”
四、未来的棋局:三种可能走向与中国的关键角色
最可能场景:乌军在“死亡三角”损失5000-8000兵力后被迫后撤,俄军控制线西推至第聂伯河左岸,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极端风险:西方援助彻底中断导致乌军系统性崩溃,波兰等邻国以“维和”名义介入,冲突升级为区域性战争。
(本文由AI辅助创作)
政治转机:11月美国大选后新一轮调停启动,中国联合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和平协议,但前提是俄乌均接受“冻结冲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