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财富同样未能幸免。俄罗斯富豪罗曼·阿布拉莫维奇被迫出售英超切尔西俱乐部,交易所得被英国政府置于托管账户,名义上用于“人道主义项目”,实则切断了原所有者对资产的控制。类似情况在欧盟多国上演:游艇、豪宅、股权被查封或强制管理,理由从“制裁关联”扩展至“洗钱嫌疑”等模糊指控。这种“依法剥夺”的模式一旦常态化,其适用边界极易扩大。荷兰近期非法接管中国控股的安世半导体,也是在地缘博弈下的另一种政府参与掠夺的典型案例。
对于在西方持有资产的华人而言,风险结构已发生质变。过去,财富转移被视为“避险策略”;今天,它可能成为“风险放大器”。就像很多人觉得李嘉诚家族从中国撤离资产投到英国去就安全了,可能他自己觉得安全了,但实际上恰恰是被置于了战略风险之中。未来,一旦东西方爆发更加激烈的斗争,西方国家经济资源又不够用了,这些都会成为西方“炼丹炉”里的物料!
未来一个阶段,过去看起来正常的商业逻辑上的套现,在地缘视角下都会看起来很可笑。其实,相关历史教训都是深刻的:当大国对抗升至“新冷战”级别,西方未必需要“代理人”代持财富——直接国有化或“特别征用”才是他们的终极手段。那些以为凭一纸护照就能获得永久庇护的富豪,若其资产来源、行业属性或社交网络被贴上“战略敏感”标签,很可能面临与俄寡头相同的命运:资产被冻结、交易被叫停、人身被调查,最终在“合规压力”下被迫贱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