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第三十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在巴西亚马孙雨林门户城市贝伦召开,这是自1995年气候大会机制建立以来,首次将全球最高级别的气候谈判置于“地球之肺”的腹地。这一历史性选址,绝非一次简单的地理转移,而是一次深刻的范式转变——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正从抽象承诺、远程协商,转向在地感知、责任共担与行动落地。

长期以来,气候谈判多在日内瓦、马德里、格拉斯哥等发达国家城市举行,虽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却也无形中将生态危机“去情境化”。雨林、冰川、珊瑚礁等受气候变化冲击最剧烈的区域,往往只是PPT中的图表或视频中的远景。决策者坐在恒温会议厅里讨论“碳汇”“生物多样性丧失”,却从未真正呼吸过雨林的湿热空气,也未曾听见原住民对家园消逝的叹息。这种“脱节”导致政策制定容易脱离现实,承诺难以转化为有效行动。
而COP30选择贝伦,正是对这种脱节的主动修正。亚马孙雨林横跨九国,储存约1200亿吨碳,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全球碳平衡与气候稳定。然而过去几十年,非法砍伐、采矿、农业扩张已使雨林逼近“临界点”——一旦退化为稀树草原,将释放巨量二氧化碳,引发不可逆的气候连锁反应。将气候大会置于这一生态前线,等于向世界宣告:保护雨林不是巴西一国的责任,而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本文由AI辅助生成)[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