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1200架无人机、1360枚制导炸弹、50枚导弹——这不是军事行动,这是系统性的毁灭。”基辅某军事分析人士在加密频道中写道。
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现代战争的残酷逻辑:
无人机蜂群战术:俄军“海鹰-10”侦察无人机与“柳叶刀”巡飞弹组成猎杀网络,专攻乌军隐蔽火力点;
制导炸弹饱和攻击:苏-34战机投掷的KAB-500卫星制导炸弹,将红军城的地下工事逐一点名;
战略威慑秀肌肉:试射14000公里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分明是对北约“风暴之影”导弹援乌的隔空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俄军在此次围歼战中展现出罕见的协同效率。电子战部队全程压制乌军星链通讯,导致被围部队多次出现指挥混乱。一名溃退至恰索夫亚尔的乌军士兵回忆:“我们像被蒙住眼睛的困兽,每次突围都撞上预先设置的雷区。”
三、泽连斯基的绝命豪赌:从中美夹缝中求生
当红军城的求救信号传至基辅时,泽连斯基正在录制一段视频讲话。镜头前他强作镇定,但手中颤抖的讲稿暴露了真相:“局势异常艰难……我们需要更远程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