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直接接受这一标签,不仅可能影响我国团结更广泛的国际伙伴,更可能被某些势力借题发挥,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但若断然拒绝,又容易被误解为回避大国责任,促使那些期待中国发挥领导作用的国家转向美方。
回顾历史,我们过去没有接受“G2”的定位,是因为当时的实力尚不足以承担美国试图强加给中国的所谓“G2责任”;而今日,我们选择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则是出于全新的战略考量——如今的中国已有能力肩负起相应的大国责任,而美国反而显露出承担能力的不足。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仅要避免陷入美国设定的话语体系,更要开创一个更加宏大、更令人信服的“中国语境”,在全球治理中展现东方智慧与担当。
正是在这样的格局思考下,在中美领导人釜山会晤中,中方的应对展现了高度的政治智慧。我们并未陷入是否接受“G2”标签的争论,而是主动提出“中美应携手为世界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这一表述巧妙跳出了美方的话术框架,将议题从“地位之争”转向“责任之辩”,在格局上更胜一筹。美方若愿合作,则可共同推进全球治理的进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若不配合,责任在美,而中国仍将坚定履行国际责任。而且,既然美国要和中国搞“G2”,那咱们就不要以邻为壑,应该联手为全世界的共同发展服务嘛!美国,敢接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