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官们,最近西太平洋的军事科技棋局,又悄悄挪了一枚棋子。

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突然在陆军协会年会上高调宣布“复活”电磁轨道炮项目,一开口就直奔主题:这款新电磁炮能以6马赫速度发射钨合金弹头,专打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明摆着是针对关岛的反导需求而来。项目负责人迈克・拉克尔毫不遮掩,直言就是为应对“东风导弹、集装箱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群的饱和攻击”。甚至美国本土都担心遭到走私无人机群的偷袭——这话听起来,倒像是自己吓自己。
但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所谓“复活”,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几年前美国电磁炮项目下马,根本原因是技术指标定得太高却实现不了:64兆焦炮口动能、370公里射程、每秒10发射速……结果现实教做人,连降标之后依旧问题成堆,最后只能黯然收场。如今之所以能重新上马,是因为他们悄悄调整了赛道:不再追求远程对陆打击,转而专攻“中小口径反导”。
而这,恰恰和日本“飞鸟”号试验舰上正在做的事如出一辙。[page]
这就不得不揭开一段日美之间的技术合谋。2023年,在美国电磁炮项目暂停的几乎同一时间,日本突然展示40毫米电磁原型炮并成功实现全球首次海上实弹射击。到了2025年,他们更进一步:初速达到每秒2000米,导轨磨损问题大幅缓解,甚至以近7马赫的速度成功击中靶船,号称要用来拦截高超音速导弹,减少对“标准-3”拦截弹的依赖。(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