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300架歼-20的机身编号在成都飞机公司的总装车间亮相对外亮相时,太平洋彼岸的五角大楼仿佛听到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十四年前那个傲慢的预言——"中国2020年前不可能研制出隐身战机",如今已成美军战略误判史上的耻辱注脚。
一、从"不可能"到"不可能忽视":歼-20的产量奇迹
2011年1月11日,时任美国防长罗伯特·盖茨访华当天,歼-20实现首飞。这位曾断言"中国2020前造不出隐身战机"的国防部长,在现场笔者追问下面露尴尬的画面至今仍在网络流传。而今,不仅歼-20装备数量突破300大关,其生产速度更以每年40-50架的速度狂奔,这个数字已经超过美国F-22停产前的年均产量。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300架很可能只是已服役数量。根据开源情报分析,成飞脉动生产线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后,产能爬升速度超乎想象。随着歼-10生产线整体转移至贵飞,成飞正在集中全部资源打造歼-20生产集群,未来年产量突破60架并非天方夜谭。
二、F-35的先天缺陷:一场源于傲慢的"通用化悲剧"
当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沉醉于"单极时刻"时,军工复合体却犯下了致命错误——试图用一款飞机满足三军需求。F-35项目最初被包装为"省钱妙招",最终却成为代价高达1.7万亿美元的吞金巨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