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经济命脉的刚性约束
中国连续15年保持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两国供应链深度交织。从汽车产业来看,日本丰田、本田等车企在华产能占比约30%,关键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链;半导体领域,日本晶圆材料出口的40%流向中国市场。美国提议的50%-100%惩罚性关税若落地,对中国大幅加征50%-100%的关税,无异于自断经济命脉。更别提中国绝不会放任日本此种操作,若引发中国的对等反制,其冲击将直接传导至日本经济的核心板块。为配合美国地缘政治目标牺牲对华贸易利益,实在是不理智。
3. 战略自主的“隐性表达”
近年来日本正加速推进战略转型,在日美同盟框架下愈发强调“自主化”决策,不再无条件盲从美国指令。美国此前的关税大棒就已经让日本心凉凉了,日本对美国政策不再完全配合也让美日之间的关系不如以前那么密切,此次拒绝美国,既是对这种霸权式胁迫的被动反击,更是日本展现战略自主的主动尝试。通过绑定WTO规则,日本在不直接撕裂同盟关系的前提下,表明态度。
而加藤胜信这次强调WTO规则的,抓住了美国提议的核心违法点,美国要求针对“购买俄石油的国家”加征关税,完全背离WTO最惠国待遇原则这一多边贸易体系的基石。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核心精神,成员国需对所有贸易伙伴给予公平待遇,不得因第三方贸易行为对特定国家实施歧视性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