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出来的大市场

时间:1755065715
来源:

早上八点,北京一家三甲医院门口,65岁的李阿姨正在等待一位陌生的“陪诊师”。子女在外地,腿脚不便的她已记不得第几次请人陪同就医。“流程复杂,我自己一个人根本看不了。”她说。

医院里,护理员小贾正帮着患者翻身、喂水、安抚情绪——这些原本属于家属的任务,如今也逐渐外包给了“专业陪护”。在城市的另一端,年轻人也在为自己的情绪寻找“搭子”:有人找人一起跑步,有人找人在线游戏,还有人通过社交平台发布“陪我爬山”的请求。

从老年人的就医陪诊,到住院患者的生活照护,再到年轻人的情感陪伴需求,“陪伴经济”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场景之中。 

国金证券预测,到2025年,中国“陪伴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这一被催生出的新型消费需求背后,既是社会老龄化与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现实需求,也揭示出当前医疗照护与情绪支持的巨大市场潜力。

陪诊:就医“新帮手”

“父母年纪大了,看病得跑好几个科室,我们兄妹几个都要上班,请一个陪诊师帮忙,是实实在在的需要。”北京王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她家中父母均超过80岁,兄弟姐妹多在外地,陪诊服务成为她照护父母时的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