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当无人机盘旋的嗡鸣化作丧钟,当导弹尾焰撕裂长空,切尔尼戈夫州那片焦土再次印证——现代战争早已不是血肉之躯的绞杀,而是算法与钢铁的精准对话。且看俄军如何用“幽灵之眼”与“死神双箭”,将乌军第169训练中心变成人间炼狱。
一、幽灵巡天,双箭戮心:一场教科书级的“侦察-猎杀”链
7月29日的切尔尼戈夫州训练场,俄军无人机如幽灵般游弋天际,将乌军兵力分布、装备坐标尽收眼底。这份实时情报,正是“伊斯坎德尔”导弹的死亡请柬。
两枚导弹先后抵临同一落点:首枚集束弹头凌空炸裂,数十枚子炸弹泼洒出死亡之雨,覆盖数百平方米;次枚高爆弹头垂直贯地,冲击波震碎混凝土工事,烈焰吞噬残存生命。俄方宣称200余人伤亡,乌军却咬定“3死18伤”——战场迷雾中,唯余卫星图像里焦黑的弹坑与散落的残肢诉说真相。
战术精要:这种“无人机激光定位+双弹头协同毁伤”模式,已成俄军标配。集束弹面杀伤暴露人员,高爆弹摧毁加固设施,互补效应最大化战场收割效率。[page]
二、血色轮回:为何训练场成“俄军最爱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