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科夫前线,一名俄士兵向无人机举起了双手

时间:1752634612
来源:

战场另一端,俄罗斯的回应是倾泻钢铁怒火。7月5日到11日,俄军罕见地在一周内连射6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这种被视为“奢侈品”的昂贵武器,专挑乌军招兵处和后方弹药库等战略目标猛炸。俄国防部高调宣称,一周内炸死8860名乌军,还摧毁了2套“爱国者”防空导弹发射装置 。“匕首”的密集使用,显示俄军意图以高价值武器打击乌军战争潜力节点,抵消前线僵持压力。

然而,乌军总参谋部立刻强势反击。7月13日战报称,过去一天前线爆发97次战斗,俄军所有进攻均被击退,尤其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乌军宣称击退俄军多次猛攻,其坦克残骸“堆成了山” 。双方战报的巨大反差,凸显了战场信息的高度迷雾化。 这“97次击退”的背后,是极端残酷的消耗战现实。虽然乌军在此次“无人俘虏”行动中实现了“零伤亡”,但整体战场的消耗并未停止。有分析指出,俄军持续的炮火和无人机(每天约10,000发炮弹 + 1,500架FPV/柳叶刀)给乌军造成巨大压力。乌军近期大规模轮换前线部队(抽调约5万名军人补充陆军),也侧面印证了持续作战的疲惫与损耗。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激烈争夺与“无人俘虏”的创新战术并存,正是这场战争“高科技”与“高消耗”双重属性的真实写照。[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