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硝烟笼罩未来:绝望循环与“东大方案”的回响
加沙的硝烟,早已超越了地域界限。5万亡魂(且数字仍在攀升),无数破碎的家庭,被彻底摧毁的基础设施,濒临崩溃的社会秩序,日益加深的仇恨……这场冲突的代价,最终将由全人类共同承担。
绝望的循环: 以军的军事行动旨在“摧毁威胁”,但每一次造成重大平民伤亡的行动(无论是否被认定为战争罪),都在为抵抗力量输送新的“兵源”和道义支持。而抵抗力量针对以军的袭击(如7月8日的伏击),则强化了以方内部强硬派的立场,要求“更猛烈、更彻底”的打击。和平的希望,在血与火的循环中愈发渺茫。1月达成的停火协议旋即在以军空袭中化为乌有,造成70余人死亡的悲剧,便是明证。
国际社会的无力感: ICC的调查虽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但在大国政治现实面前步履维艰。联合国等机构的呼吁在战火面前显得苍白。人道主义援助的通道屡遭阻塞,加沙民众的苦难看不到尽头。地区局势持续紧张,真主党与以色列的跨境交火不断,整个中东如履薄冰。
“东大方案”的理性之光: 在此背景下,东大所倡导的“两国方案”——即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和平共处——依然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具可行性的政治解决方案。它强调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标本兼治,符合联合国相关决议和国际法精神。尽管前路坎坷,但这是打破以暴易暴恶性循环、实现持久和平的唯一现实路径。东大始终呼吁全面停火止战,保障人道援助畅通,重回政治解决轨道,这体现了对生命权这一最基本人权的尊重,以及对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的维护。[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