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印度空军的战术设计与技术劣势
印度在克什米尔部署“阵风”战斗机(射程650公里的Scalp-EG导弹、斯利那加基地的地形优势)和伏击战术(72架战机分批次出动),意图复制2019年空战经验。然而,巴空军凭借中国技术支持的ZDK-03预警机(探测距离470公里、数据处理速度两倍于印度预警机)和歼-10C(PL-15导弹射程200公里,远超阵风的150公里),实现超视距精准打击。技术代差导致印军“诱饵战术”失效,5架阵风被击落,暴露其电子战系统与协同作战能力的短板。
4. 中巴战略协作与区域联动
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支持系统化:早期提供核技术(1980年代钚反应堆、华龙一号协议)、持续升级海空军装备(054AP护卫舰、歼-10CP),并在冲突前强化预警体系(ZDK-03部署)。同时,中国通过推动巴孟和解(2025年1月军事代表团互访、4月恢复外交谈判),削弱印度对孟加拉国的传统影响力,形成“南亚反印统一战线”。这种“软硬结合”的布局,有效对冲了美印合作的冲击。
5. 中俄美博弈与协议签署
中俄在红场阅兵后签署28项协议,涵盖能源(2025年对华油气供应量提升至历史新高)、月球核电站(2035年启动)等战略领域,强化了欧亚大陆轴心。同期中美达成临时关税妥协(中国对美关税从125%降至10%,美国降至30%,为期90天),既缓解短期经济压力,也为中国争取应对印太变局的战略窗口。这种“东西双向突破”表明中国在处理大国关系时,已形成“以实力换时间、以合作对冲冲突”的高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