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高超音速合作暗战:技术共享还是主从博弈

时间:1744774727
来源:

更值得警惕的是战略算计。美国拉英国入局,实则是为分散研发风险,同时绑定欧洲盟友对抗俄罗斯。但看官们看破别说破:英国若真搞出5马赫导弹,部署到东欧前线当炮灰的是谁?反倒是美国本土的“高超音速防御层”项目,拿着英国测试数据继续完善自家的拦截体系。这波操作,堪称“一鱼两吃”的经典案例。[page]

技术代差下的生存焦虑

英国为何甘当马前卒?看官们翻翻历史就明白:当年“鹞式”垂直起降战机被F-35取代,“机敏级”核潜艇用着美国导弹垂发系统。如今高超音速领域再不刷存在感,大英帝国的军工招牌可就彻底砸了。

但焦虑归焦虑,技术规律不会骗人。吸气式发动机虽比火箭动力效率提升30%,但其进气道激波控制、耐高温陶瓷材料等难题,连美国洛马公司都栽过跟头。英国科学家在兰利中心加班加点,怕是也难逃“实验室成功、工程化抓瞎”的魔咒。[page]

结语:新冷战棋盘上的技术博弈

这场测试看似是技术突破,实则是大国博弈的缩影。美国要的是盟友冲锋陷阵,英国求的是军工续命良方。看官们且记住:高超音速竞赛比的不是谁先开香槟,而是谁先构建起“攻防一体”的完整体系。当英国防部忙着发喜报时,NASA的工程师们恐怕已经在写下一轮经费申请报告了。

至于这“重大进展”能掀起多大风浪?笔者送看官们一句:且看英美下次试射时,那导弹是直冲云霄,还是栽进弗吉尼亚外海!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