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边境问题悬而未决
虽然双方在德姆乔克平原实现脱离接触,但西段阿克赛钦地区仍处“战略模糊”状态。这就像武侠高手对决后各自收招,但剑尖仍指着对方命门。
2. 美国因素挥之不去
特朗普关税虽迫使印度转向中国,但美印军事合作仍在深化:
2024年美印联合军演创纪录达28次
印度90%的尖端武器仍依赖美俄
这种“经济向东,军事向西”的撕裂状态,考验着莫迪政府的平衡术。
3. 经济互补的必然性
中印贸易结构宛如齿轮咬合:
中国出口:机电产品(占比62%)
印度出口:铁矿石(占比38%)、药品原料
这种“制造国-资源国”的共生关系,注定两国无法真正脱钩。
尾声:喜马拉雅山两侧的觉醒
当印度学者反思“2020年对华强硬政策让GDP损失1.2%”,当中国网友调侃“抵制印度货后发现手机里全是咖喱味芯片”,这两个古老文明正以痛感认知到:
地缘政治没有单赢解,唯有龙象共舞方能破解修昔底德陷阱。 正如徐飞洪大使所言:“中印边境的界桩,应该用合作的水泥浇筑,而非对抗的刀剑雕刻。”
这场由特朗普关税意外催化的东方大和解,或许正应了《孙子兵法》的终极智慧——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只不过这次,中印联手演绎的“不战”,是对霸权逻辑最精妙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