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那场“导弹雨”便是明证!当以色列战机呼啸而至,伊朗的防空系统看似“层层漏风”,实则故意放水,诱使对手深入预设的导弹伏击圈。结果,以军刚投下炸弹,反手就被伊朗的“霍尔达德”防空导弹打了个措手不及。这套“请君入瓮”的战术,像极了当年越南战场上的丛林陷阱,只不过这次主角换成了波斯弯刀。[page]
三、扎堆的代价:美以联军的“战略傲慢”
美国人总爱吹嘘“精准斩首”,以色列也沉迷于“外科手术式打击”,但面对伊朗的“导弹游击战”,这两大军事巨头却频频吃瘪。究其原因,正是战略傲慢作祟——以为高科技能碾压一切,却忘了中东战场最不缺的就是“土法炼钢”的智慧。
去年11月,以色列空袭伊朗纳坦兹核设施时,自信满满地祭出空射弹道导弹,结果刚突入领空就被“巴瓦尔-373”系统锁定。原来,伊朗早通过地下情报网截获了空袭计划,甚至故意泄露假坐标,让以军导弹炸了个寂寞。更绝的是,伊朗随后用“泥石-2”导弹反击,专挑美军基地的油库和机库打,既避开了人员伤亡(避免事态升级),又让美国人修也不是、撤也不是。[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