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火惊云变:核战边缘攻防博弈与战略迷思

时间:1743482773
来源:

二、乌军的“致命犹豫”:天赐良机何以错失?

面对俄军核威胁,基辅本有绝地反击的窗口期。2024年9月,乌军在南线赫尔松发动“天鹅绒突袭”,一度突破俄军三道防线,距关键枢纽新卡霍夫卡仅20公里。彼时俄军因兵力分散疲于奔命,若乌军集中装甲集群强攻,完全可能切断克里米亚陆桥。然而,泽连斯基政府却犯下两大战略失误:

其一, “政治正确”绑架军事决策。为配合西方舆论塑造“反攻神话”,乌军将精锐部队分散至扎波罗热、顿涅茨克等多条战线,导致赫尔松方向后继乏力。其二, 过度依赖北约情报体系。五角大楼提供的俄军动向存在6-8小时延迟,而俄军依托“伊斯坎德尔”导弹与“柳叶刀”无人机,已构建起72小时快速反应链。当乌军指挥部等待“华盛顿批准”时,俄近卫第90坦克师已完成重组,以“钢铁洪流”碾压了乌军突出部。

更讽刺的是,乌军并非没有“杀手锏”。2024年11月,乌情报部门精准定位俄军位于别尔哥罗德的S-400防空阵地,若此时发射“海马斯”实施斩首,足以瘫痪俄空天军50%的战区制空权。但美国出于“避免刺激莫斯科”的考量,强行关闭了相关GPS制导通道。这恰印证了笔者早前论断:乌克兰不过是白宫棋盘上的过河卒,生死皆由他人执子。[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