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精密化作战”反而成了转型桎梏。当佐科政府2023年将电动车增值税从11%砍至1%时,日企的反应速度堪比“二战日军用竹枪对抗B-29轰炸机”。反观中国军团:比亚迪13亿美元砸向西爪哇的电池工厂,广汽埃安与Indomobil集团签下整条产业链的“登陆协议”,五菱更是在镍矿产地马鲁古群岛建起“闪电工厂”。这种“饱和式攻击”的背后,是中国对印尼镍资源——这个动力电池时代“铀矿”的精准卡位。
(三)破局密码:中国战车的“三叉戟攻势”
第一戟:镍矿闪电战
印尼的2100万吨镍储量,本是为日本“氢能源战略”准备的嫁衣。但中国企业的打法更显狠辣:青山集团联合华友钴业构建“镍矿-前驱体-正极材料”全产业链,直接将日本车企的电池成本抬升30%。佐科政府的原矿出口禁令,反而成了中国企业的“特洛伊木马”——当丰田还在为每吨镍价暴涨发愁时,宁德时代已在苏拉威西建起全球最大的电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