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伊朗方面突然掏出了一艘航母,4万吨的大船开启了海试,迈出了提升海上力量的艰难步伐,也让中国想到了过去的自己。
伊朗的“沙希德·巴盖里”号无人机航母,由一艘大型商船改建而成,这一举动在军事技术上不可小觑。
在波斯湾战略要地,伊朗的这一创举不仅可能改变地区游戏规则,还可能重新定义海空一体化作战的新模式。
从军事威慑角度看,这艘无人机航母扩展了伊朗在波斯湾及其周边地区的作战范围,同时也提升了其战略威慑能力。
可以想象,一艘满载无人机的航母在海上游弋,随时可以发出侦察与攻击任务,将极大提升伊朗在海上不对称作战中的优势,它还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威慑作用——向国内外传达伊朗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坚强决心。
伊朗在这艘无人机航母背后投注的不仅是金钱和资源,还有其推动本国科技自主的信念。
通过对商船进行改装,伊朗在造船业、航空制造业等多项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这种转型过程不仅能满足短期的军事需求,也为长期的产业升级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这种策略与中国过去几年在航母建造上的探索颇有相似之处,回顾中国的航母发展历程,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乃至未来的核动力航母,中国同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借鉴到创新的漫长道路,尽管起点不同,但两国都展示出通过利用现有资源达成军事目标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