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军当时许多部队的伤亡都比较大,所以征兵的任务就重,导致个别城镇出现了年轻人全都参军,农业生产荒废的情况。还有的县城人口数量少,但分配的担架需求任务却重,引发当地百姓的不满。
诸如此类的情况虽然不多,但也是一个苗头,我军当时面临的压力太大,根据地又被敌人破坏严重,后勤补给和征兵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亲民群众是我军百战百胜的根本所在,一旦动摇,将失去和国民党军战斗的根本,这就是国民党军阴狠毒辣的地方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部队继续咬牙坚持,后方的百姓也会因为负担过重而导致无法正常生活。所以,必须要有一支部队在此时站出来,将战场从我军解放区引到敌占区,打破国民党军的阴谋。
这是全国战略层面的高远目光,是毛主席高瞻远瞩的再次体现。但这个计划很有效,也极具风险。试想,一支失去根据地的部队,孤军进入敌占区,这是一件多么难以完成的事情,但刘伯承和邓小平却坚定的接下任务,整顿兵马后决定挺进大别山,承担起这个突破困局的重任。
完成使命刘邓大军突然离开晋冀鲁豫向大别山方向挺进,如此特别的举动立刻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为了防止刘邓大军实现将战场引入蒋占区的意图,蒋介石立刻集结重兵对刘邓大军进行围追堵截。
刘邓大军这一路上经历了艰难险阻,凭借着超强的作战能力,硬是在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中闪转腾挪之余,歼灭了敌军数万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刘邓大军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还丢掉了不少重武器,导致后来攻坚力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