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安全依赖-经济反噬"的悖论在数字领域更显荒诞:欧盟计划投入450亿欧元建设量子通信网络,但核心芯片仍需从英特尔进口;斥资300亿欧元打造的"欧洲天空护盾"防空系统,其雷达技术专利掌握在雷神公司手中。
马克龙访华时特意绕开美国,与中方敲定空客A350客机大单,这种"用市场换技术"的外交操作,恰恰印证了欧盟战略自主的虚妄。在军事不能自主的情况下,也难怪被美国利用扩大军费支出来割韭菜。没办法,美国为欧盟制造了俄罗斯这个恐怖对手是成功的,吓破了欧洲人的胆,所以欧盟现在是想尽一切办法在加强军事能力。
三、能源绞索与地缘困局
俄罗斯2025年能源战略白皮书显示,其对欧天然气出口已从2021年的1550亿立方米降至520亿立方米,但北溪-2管道保留的300亿立方米应急通道,仍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欧盟头顶。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化工企业每月需支付2.3亿欧元额外能源成本,这正是欧盟7月29日紧急通过"战略能源储备法案"的深层动因。
更值得警惕的是俄罗斯军事扩张:列宁格勒军区新组建的第11合成集团军配备200辆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其配备的"化石"反应装甲可有效拦截北约现役反坦克导弹。乌克兰情报局长布达诺夫7月22日披露,俄计划到2036年投入1.1万亿美元重整军备,这与欧盟8000亿欧元"再武装计划"形成刺刀见红的对峙。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也必须积极备战,并随时准备向前与俄罗斯直接对抗,从而保证西欧的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