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问题更是P-18的阿喀琉斯之踵。据披露,单艘P-18造价或超60亿美元,堪比航母价格,远超055的约10亿美元和伯克III的18亿美元。高昂成本源于技术依赖——印度为填补空白,高价进口子系统并强行“国产化”,导致整合费用飙升。证据显示,印度现有P15B级驱逐舰(排水量7300吨)因轴系和上层建筑技术卡壳,首舰2013年下水后拖延8年才服役,单舰成本翻倍。P-18项目更宏大,首舰预计2031年服役,但以印度军工的“拖沓传统”,可能延至2035年后。届时,东大055或已退役,新一代战舰早已问世。看官们,60亿美元造一艘“过气网红”,这买卖划算吗?[page]
三、体系短板:单舰神话难掩海军生态危机
现代海战是体系对抗,而非单舰斗兽。印媒鼓吹P-18“单挑055”,却刻意忽略背后的体系差距。证据明确指出,印度在天基侦察、水下力量、航母编队和区域防空网络上存在致命短板。例如,印度缺乏自主卫星侦察网,P-18的远程导弹依赖外部数据链引导;反潜体系薄弱,仅靠两架直升机难以应对东大潜艇群;航母“维克兰特”号战力有限,无法为P-18提供空中掩护。反观东大,055融入“航母打击群+卫星+无人机”体系,实现全域感知和协同作战。其双波段雷达与舰载无人机配合,可覆盖千公里战场,而P-18的“500公里探测”在实战中可能缩水至2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