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落难印度成“路边展品”,三哥却越看越冒火

时间:1751377416
来源:

想象一下,一群印度最顶尖的航空工程师,围着这架“落难凤凰”,手里拿着最精密的仪器,眼中闪烁着求知若渴的光芒。然而,当他们的目光触及那些前所未见的复合材料结构、匪夷所思的传感器孔径、复杂到令人眩晕的管线布局时,那光芒恐怕瞬间就变成了茫然和无措。 看?看得懂吗?拆?拆得明白吗?装?还装得回去吗?每一个问号,都像一盆冷水,浇在心头。看得越久,细节越多,挫败感越强——这大概就是“越看越生气”的根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绝世珍宝摆在眼前,你却连仿造的边都摸不着。

除非,美国愿意“放水”。若印度彻底倒向西方,甘当马前卒,或许能换来一些“阉割版”的技术施舍或二流装备的转移。但核心?想都别想!美英捂了几十年的“王冠明珠”,怎会轻易予人?即便给,也必是枷锁重重的“金丝鸟笼”。 技术自主?依然遥不可及。所谓“合作”,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依附与捆绑,本质是沦为大国博弈棋局中的消耗品。

一架被迫降落的F-35B,像一面残酷的镜子,照出了国家间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它无声地宣告:真正的国防现代化,没有捷径可走,更无法靠“天降馅饼”来实现。 它需要的是几十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的扎实投入,是科学精神的严谨传承,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升级,是对基础研究不计产出的持续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