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大写命令体背后的权力焦虑: 社交媒体上罕见的全大写句式,剥离了所有外交辞令的伪装,赤裸裸暴露出其团队对选情的深度焦虑。这已非斡旋,而是以美国前总统兼准候选人之姿,对盟友以色列发出的“最后通牒式喊话”,政治自救的意图昭然若揭。
以色列的两难困局:胜利宣言下的战略透支
内塔尼亚胡的“胜利”迷障: 6月29日,内塔尼亚胡对安全官员宣称“获胜开辟众多机会”,试图以“人质获释”为唯一可见成果粉饰军事目标的全面溃败。哈马斯高层结构未被摧毁、地道网络仍具功能、抵抗意志更趋顽强——所谓“击败哈马斯”已成空洞口号,沦为维持其执政合法性的脆弱支柱。
德尔默密访与内塔尼亚胡的“白宫试水”: 战略事务部长德尔默紧急赴美,核心议题直指加沙战后安排与伊朗威胁。内塔尼亚胡放风“几周内访美”,实为在美国大选政治季开启前进行关键摸底。以方深知,若特朗普重返白宫无望,其当前强硬政策将失去最有力靠山,必须为最坏情况预做打算。
“撤军”红线前的致命博弈: 哈马斯重启谈判的前提——以色列完全撤军并永久停火——直刺内塔尼亚胡政治生命线。以军若完全撤出加沙,不仅意味军事行动彻底失败,更将引发国内右翼联盟的崩溃。内塔尼亚胡的拖延战术,实为在“彻底投降”与“国际孤立”间绝望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