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国的吃瓜群众则开发出全新文体——"三哥战报生成器"。输入"击落敌机数",AI自动生成配套的残骸照片、飞行员勋章和总理表彰词。有UP主甚至用虚幻引擎5重制了"5·7空战",视频里三哥战机表演着《壮志凌云2》都拍不出的反重力机动,弹幕齐刷"牛顿的棺材板压不住了"。
这场全民解构运动的最高潮,当属巴基斯坦军方在推特发起的#FindRafale(寻找阵风)挑战。网友们P出的阵风残骸出现在喜马拉雅雪人洞、泰姬陵地下室,甚至国际空间站货舱。 最损的是某位匿名网友的投稿:谷歌地图上,印度空军基地的卫星图被打上"此处应有残骸"的标签,地理坐标精准定位到莫迪官邸后院。
尾声:南亚天空的清醒剂
当印度议会为"史诗大捷"欢呼时,班加罗尔的航空工程师们正彻夜难眠——他们从土耳其暗网买来的阵风黑匣子数据,显示这些"空中骑士"在坠毁前经历了怎样的绝望。
新德里某军事论坛的置顶帖写着血泪教训:"下次吹牛前,先给达索公司打钱买残骸!"
这场闹剧般的舆论战,恰似给南亚火药桶装了缓冲器。当三哥的"战忽局"遭遇巴铁的"打脸办",当歼-10C的电磁脉冲照亮舆论迷雾,世人终于看清: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击落数字的比拼,而是体系对抗的终极较量。正如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ZDK-03预警机操作员所说:"我们打掉的不是战机,而是某个国家最后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