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55幻梦:一场军工狂想曲背后的美利坚帝国黄昏

时间:1747369265
来源:

这种战略短视的代价正在显现:当某大国六代机已进入试飞阶段时,美国却还在纠结“给F-35装几个引擎”。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力推的F-55构型——双发、重型、多用途——恰与某国歼-20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昔日技术领跑者竟成追随者,帝国黄昏的隐喻呼之欲出。[page]

四、产能危机:工匠断代与供应链崩解

即便F-55计划成真,美国也未必有实力将其量产。波音F-35生产线因焊工短缺导致交付延误,洛马被迫将代码外包至印度班加罗尔。更严峻的是,90%的稀土依赖进口、钛合金需从俄罗斯采购,所谓“去全球化”政策早已自断经脉。

军工体系的空心化,折射出更深层的文明危机。当华尔街精英沉迷金融游戏,五大湖的工厂里却找不到能锻造战机蒙皮的技工。特朗普幻想中的“工业复兴”,在TikTok一代的躺平浪潮前不堪一击。

五、盟国困境:F-35伙伴国的“二次伤害”

F-55计划的另一荒诞性在于:它直接将19个F-35合作国推向“技术弃子”的深渊。这些国家或地区耗费千亿美元采购的单发战机,转眼沦为“落后型号”,而双发版F-55的出口价注定水涨船高。这种“割韭菜”操作,与当年强迫盟友禁用华为5G如出一辙——所谓技术安全,不过是霸权勒索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