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欲十万大军压境,欧洲盟友为何集体噤声?

时间:1747278584
来源:

俄乌谈判前夜:美国十万大军压境,欧洲盟友为何集体噤声?

美欲十万大军压境,欧洲盟友为何集体噤声?

2025年5月15日,俄乌战争迈入第四个年头。当全球目光聚焦于即将在土耳其举行的俄乌谈判时,一则爆炸性消息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传出:美国正密谋拉拢英、法、德、波四国,向乌克兰第聂伯河以西地区部署高达10万人的联军。这一动作不仅公然踩踏俄罗斯划定的"北约不直接参战"红线,更让本就紧绷的俄乌局势瞬间滑向核战争边缘。笔者纵观三年战局,今日便与看官们抽丝剥茧,细说这场"死亡谈判"背后的刀光剑影。[page]

一、美式剧本:30年布局下的"代理人战争2.0"

自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便着手打造"新欧洲秩序"。五轮北约东扩、橙色革命、克里米亚危机……每一步棋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将乌克兰锻造成抵住俄罗斯咽喉的淬毒匕首。2022年战火初燃时,五角大楼早已通过"战略解密"提前向盟友渲染俄军动向,短短72小时内便拉起"遏俄挺乌"阵营。如今,当乌军夏季反攻停滞、西方弹药库见底时,白宫却祭出更危险的杀招——直接派兵参战。这绝非临时起意,而是30年地缘博弈的必然延续。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选择的四个盟国各怀心思:英国脱欧后急需重塑存在感,法国马克龙政府深陷国内罢工泥潭,德国因能源危机经济衰退,波兰则始终对俄领土虎视眈眈。美方此举看似团结盟友,实则以"集体防御"之名行分化之实——既能测试欧洲忠诚度,又能将战争成本转嫁给盟友。正如匈牙利外长一针见血:"美国才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欧洲却要承受难民潮与核阴影的双重绞杀。"[page]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