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军事改革的“面子工程”
耗资15亿美元引进的以色列“哈洛普”反辐射无人机,在实战中被巴方逆向破解为“空中靶标”;号称“南亚最强”的国产“阿卡什”防空系统,面对枭龙战机的超低空突防竟全程静默。这些光鲜装备背后的真相是:印度军费70%用于采购回扣,30%用于维护保养,而官兵训练经费不足预算的0.3%。
3. 战略思维的“时空错乱”
莫迪内阁仍沉浸在“钢铁洪流碾压伊斯兰堡”的冷战旧梦中,殊不知现代战争早已进入“体系破击”时代。当印军参谋部在地图上勾画装甲集群推进路线时,巴方网络战分队已瘫痪其西部军区指挥系统;当印度海军在阿拉伯海炫耀航母时,巴潜艇部队正用某大国提供的AIP技术对其形成“水下狼群”围猎态势。
笔者点评:用20世纪战术打21世纪战争,如同持长矛冲锋坦克集群,焉有不败之理?[page]
二、巴铁“四两拨千斤”:东方智慧的现代战争演绎
巴基斯坦此番反击,堪称“弱势方战略博弈”的教科书案例。其精妙处在于将军事、外交、舆论三大维度熔铸为“三位一体”的威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