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规则重塑:中国借《稀土管理条例》将出口管制国际化,以“维护供应链稳定”之名,行“战略资源掌控”之实。
五、美国困局:深海挖矿与“疼痛阈值”测试
为摆脱依赖,美国正病急乱投医:海军研究局启动“海底稀土开采计划”,企图从太平洋5000米深海挖矿;国会紧急拨款50亿美元补贴本土冶炼厂。但这些远水难解近渴——深海采矿技术十年内难商业化,而美国稀土工人早已被中国“技术断代”。
更微妙的是,中国并未全面禁运,而是通过出口许可制造“可控疼痛”:企业申请需45天审批,且不得用于敏感用途。这种“温水煮青蛙”策略让美国企业既不敢彻底脱钩,又无法安心合作,最终在成本飙升中丧失竞争力。
结语:稀土战争背后的文明博弈
这场较量早已超越贸易战范畴,成为两种发展模式的终极对决:美国试图用金融霸权收割全球,中国则以“实业立国+核心技术”破局。稀土管制的每一页公文,都写着“卡脖子清单终将变成绞索”。
当特朗普还在推特上咆哮“中国偷走工作”时,北京已用稀土证明:21世纪的霸权,不在华尔街的账本里,而在甘肃的矿山与江西的冶炼厂中。美国的医疗焦虑与军工危机,不过是这场文明迭代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