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更深层的算计在于战略腾挪空间。证据显示,欧盟正与中国加速推进电动汽车关税协议,甚至考虑以“最低价格”替代现行关税。这种“东进西退”的走位,分明是在告诉华盛顿:关税大棒可以暂时躲,但产业链重构的列车绝不等人。
三、华盛顿的“合纵计”:为何注定沦为烂尾工程?
特朗普团队近期频频释放“孤立中国”信号,试图复刻冷战时期的经济铁幕。但这种战略存在三大致命伤:
1. 盟友的“塑料情谊”
2018年G7峰会上,特朗普抛出“零关税同盟”诱饵,却因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遭马克龙当场打脸。如今同样的戏码再度上演:美国要求欧盟在数字税、芯片禁令等问题上选边站队,但冯德莱恩办公室却暗渡陈仓,与中国商务部进行技术标准磋商。这种“政冷经热”的荒诞剧,暴露出西方阵营的利益断层线。[page]
2. 产业链的“去美国化”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已占全球42%,宝马沈阳工厂的电动车成本比慕尼黑低30%。当特朗普还在纠结2.5%的关税差额时,中国企业早已通过技术升级将成本压至让西方同行绝望的水平。这种降维打击,岂是关税壁垒所能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