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术鸿沟:从雷达屏到导弹射程的全面碾压
现代空战的胜负,早在战机升空前便由三项指标决定:雷达探测距离、导弹有效射程、体系支撑能力。而在这三个维度上,乌军的F-16均被俄军碾压得支离破碎。
雷达:70公里 vs 300公里的生死线
F-16A/B的APG-66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有效探测距离骤降至70公里,且缺乏下视下射能力,而苏-35S的雪豹-E雷达不仅能在300公里外发现目标,还能同时追踪30个空中单位并引导导弹攻击其中8个。这种代差,如同近视眼拳手对阵戴着夜视镜的泰森。
导弹:中距弹的绝望射程
乌军F-16仅能发射AIM-120C(射程105公里),而俄军苏-35S标配的R-37M射程达400公里,配合“A射B导”战术(苏-35雷达锁定目标,S-400发射导弹),形成“超视距猎杀”闭环。乌军飞行员往往还未进入攻击范围,便已被导弹锁定。
体系:单枪匹马 vs 天罗地网
美军F-16的强悍,倚仗的是E-2预警机、EA-18G电子战机与卫星链的体系支撑。而乌军既无预警机,又无电磁压制能力,反观俄军,A-50U预警机、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与S-400防空网已编织成密不透风的“天空铁幕”。[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