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局,西尔斯基败笔在于同时押注库尔斯克、哈尔科夫、卢甘斯克三线,而俄军却深谙“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古老智慧。格拉西莫夫的战略看似笨拙,实则阴狠:
北线哈尔科夫:俄军以“安全区”名义缓慢蚕食,每日推进不足百米,却迫使乌军将30%炮兵部署于此;
中线顿巴斯:瓦格纳残部与车臣特战旅轮番袭扰,将乌军钉死在阿夫杰耶夫卡废墟;
南线扎波罗热:第58集团军摆出决战架势,实则用“海鹰-10”无人机全天候监视乌军补给线。
俄军如同老练的屠夫,用“千刀万剐”战术耗尽乌克兰最后一丝元气。亚速旅旅长比列茨基坦言:“我们每填一个战壕,俄军就后撤两公里,但三天后会发现身后全是俄军新防线。”这种“弹性防御”让乌军拳头打在棉花上,而西尔斯基却执着于“收复领土”的虚名,反将主力送入俄军火力网。[page]
四、未来推演:北约“断供潮”下的乌克兰绝唱
当美国国会为600亿军援扯皮时,俄军坦克已装上“化石”爆反装甲;当德国总理念叨“豹2升级计划”时,乌军士兵正用莫洛托夫 cocktails 对抗T-14“阿玛塔”。西尔斯基或许仍幻想复刻哈尔科夫奇迹,但现实是:乌克兰已流干最后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