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策引擎全速推进:北京的战略设计与地方突击兵团
当华盛顿仍在争论是否将人形机器人纳入《关键与新兴技术清单》时,中国已构筑起立体化政策体系:
中央层面:《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突破关键技术、2027年建成安全产业链
地方突击:杭州给予宇树科技用地优惠+研发补贴,深圳建立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上海打造“机器人+”应用示范区
资本动员: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融资达25亿,超美欧总和,国资基金深度介入早期项目
这种“顶层设计+地方竞速”的模式,复制了当年高铁、新能源车的成功路径。正如曼彻斯特大学学者惊叹:“中国正将人形机器人变成基础设施级产品”。
三、成本核弹与量产风暴:中国制造的降维打击
价格战已现端倪:
宇树G1定价9.9万元,仅为波士顿动力Atlas成本的1/10
优必选Walker X量产成本压至50万元,较三年前下降80%
美国Agility Robotics的Digit机器人售价25万美元,而中国同类产品报价仅其1/3
量产能力碾压:
宇树H1订单排期至2026年,宁波双模注塑机企业月产关节模组超10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