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统权力的黄昏:从"戒严令"到宪法审判
2025年4月4日韩国宪法法院的判决,不仅终结了尹锡悦的政治生命,更撕开了韩国宪政体制的溃烂伤口。这场宪政危机的根源,可追溯至1987年确立的"五年单任制"——这个为防止独裁而设计的制度,却在三十余年间将17位总统中的11人送入监狱或政治坟墓。
尹锡悦的"戒严令"操作堪称教科书式的权力失控:在2024年12月3日深夜,他不仅动用空降部队封锁国会,更被曝出存在"抓捕名单"和"破门拖人"的军事指令。这种对"首尔之春"时期军事独裁手段的拙劣模仿,暴露了韩国总统权力架构的致命缺陷——当总统与国会陷入僵局时,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反而逼迫执政者铤而走险。
宪法法院的8名法官全票通过弹劾案,创造了韩国宪政史上的罕见时刻。判决书直指尹锡悦"再现滥用国家紧急权的历史",其行为导致"外交困局与全球大国战略崩盘"。这种"全票审判"的背后,是韩国社会对总统权力膨胀的集体恐惧:尹锡悦在两年半内25次否决国会法案,反对党则以29次弹劾动议还击,创下"否决-弹劾"恶性循环的历史纪录。
二、经济困局与外交崩塌:韩美同盟的信任裂痕
当首尔地方法院准备审理尹锡悦"内乱罪"时,韩国经济正经历结构性危机:2024年实际GDP增速降至2%,半导体出口受中美贸易战冲击,美国突然加征的25%关税更让汽车、钢铁等行业雪上加霜。代总理韩德洙直言"全球关税战迫在眉睫"的警告,折射出韩国经济模式对美依赖的致命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