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系竞争的胜负手:从军舰对决到生态博弈
中国海权的崛起,本质上是一场“造船工业×国际规则×全球布局”的三维战争。当美国还在纠结要不要造第12艘航母时,中国已在印尼瓜拉丹戎、希腊比雷埃夫斯等15个港口布下“珍珠链”,用港口吊机与5G智能码头,构建起比航母战斗群更绵长的海上生命线。
非对称威慑的棋局更是妙手频出。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覆盖第二岛链,水下无人潜航器的集群战术,再配上量子通信加持的卫星侦察网——这套“航母+区域拒止”的复合体系,让五角大楼的兵推结果越来越像科幻小说。
而最让西方夜不能寐的,是中国将海权竞争升维到了文明叙事层面。从郑和舰队的“怀柔远人”,到如今“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种跨越600年的战略定力,正在解构盎格鲁-撒克逊海权观的暴力基因。
结语:潮起东方正当时
当055大驱的航迹划过珊瑚海,当中国船厂的焊花点亮四大洋,当大陆架原则的法理光芒刺破双重标准的迷雾——这个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的文明古国,正用造船业的全产业链优势、国际法的创造性运用、全球港口网络的精密布局,书写着海权更迭的新范式。